雕塑大師劉開渠曾言:
“我愿以我走過的全部道路證明一句話,人生是可以雕塑的!
人字是平面的,人生則是立體的。
出彩的人生,如同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,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經過用心的雕琢形成的。
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雕塑家,然而有的人生卻是破敗的,立不住的,有的人生是熠熠生輝的,頂天立地的。
之所以有了這樣的差別,正是因為優秀的人都會從不同的方向活出自己的“立體人生”.
健康,決定人生的長度
有人說,生命的價值不是用壽命的長短來衡量的。
可仔細想一下,人只有先健康地活著,才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,不然就只能“虛負凌云萬丈才”了。
《唐才子傳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:
身患癰疽的孟浩然正臥病在襄陽家中,經過一些治療后,病情開始好轉。
郎中囑咐他不可飲酒、吃魚,千萬要忌口,不然后患無窮。
正巧昔日的好友王昌齡路過襄陽,便來看望孟浩然。
孟浩然自是設宴款待王昌齡,可當他一見到桌上的美酒,便難以自持,再看到宴席上有一道難得的魚鮮,更是忘了醫囑,食指大動。
最后舊病復發,一命嗚呼。
貪圖口腹之欲,不顧身體健康。
孟浩然在知天命的年紀,卻糊涂行事,著實令人惋惜。
相比之下,范仲淹則顯得更具智慧。
范仲淹在求學時,便十分重視鍛煉身體。
不論春夏秋冬,每天早晨,他都能起來練上一套劍術。
他也因此獲得了強健的體魄。
范仲淹還非常重視家人的健康,在《教子家書》里勸告家人要愛惜身體。
范仲淹用健康讓自己走過花甲,更是讓健康的觀念在家族中生根發芽,延綿后世800年而不絕。
教育家陶行知曾說:
“忽略健康的人,等于在與自己生命開玩笑!
一個人所能犯的****錯誤,就是拿健康來賭身外之物,如是這樣,那你從一開始就注定是輸家。
事業的成功,家庭的幸福,人生的美滿,都需要用健康的身體去創造。
沒有時間“投資”健康,一定有時間得病。
堅持鍛煉身體,合理飲食,保證睡眠,勞逸結合,總能讓自己收獲安然無恙的幸福感。
心態,決定人生的寬度
宋代慧開禪師有一首耳熟能詳的名句:
“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!
生命中的得失與悲喜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的心態。
放寬心態,方得自在。
韓愈從小刻苦努力,立志科舉,但他一連考了三次都失敗了。
然而他不以為意,一直努力準備。
第四次科舉,韓愈終于中了進士,入朝為官。
做了國子監四門博士的韓愈卻高興不起來。
因為小小的官職并不能讓韓愈養家糊口。
為了能夠改善生活,韓愈做起了“兼職”——寫墓志銘。
謀生的手段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,但韓愈寫墓志銘的事情卻成了大唐官場的一個笑話。
許多人說韓愈丟了讀書人的氣節,更丟了官場的臉面。
韓愈對此不以為然,相反,他更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位顧客。
認真的態度加上超凡的才華,讓他成為墓志銘行業中頂尖的精英。
韓愈寫墓志銘的價格也被越炒越高,收費動不動就是“馬一匹,并鞍、銜及白玉腰帶一條”。
這可比原來一年的工資還多。
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凡事看開,用自己的寬闊心胸,釋懷了命運的捉弄。
豐子愷在《豁然開朗》中寫道:
“既然無處可逃,不如喜悅。既然沒有凈土,不如清心。
既然沒有如愿,不如釋然。”
人生過的是心情,生活活的是心態。
正如“費斯汀格”法則所說:
“人生中10%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,而另外90%則是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!
物隨心轉,境由心造。一個寬廣的心態,便是能夠面對苦難的“定盤針”。
在生活中,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,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。
讓自己心胸豁達一些,內心的郁結也就隨之消散,心寬了,人生也就寬敞明亮了。
閱讀,決定人生的深度
葉圣陶先生曾說:
“讀書,讓生活有溫度,讓靈魂有濕度,讓生命有深度!
閱讀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人生里,體會更多的人生百態,讓我們的人生得以沉淀,獲得深厚的底蘊。
“捷克文學的悲傷之王”赫拉巴爾便是如此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,大學未畢業的赫拉巴爾就開始了艱苦的謀生之路。
他先后當過公證處的抄寫員、倉庫管理員、鋪鐵路的小工、火車調度員,最后成為一名廢品回收站打包工。
然而他依舊沒有放棄閱讀。
在廢品回收站陰暗潮濕的地下室中,他把別人丟棄的書籍拿來閱讀,在書籍里深耕自己。
閱讀讓他暗無天日的生活,多了一絲溫暖與慰藉。
在之后的五年時光里,他從被別人視為廢紙的書籍中獲得知識,他的“身上蹭滿了文字,儼然成了一本百科辭典”。
這些成了他文學創作的動力與源泉,使他最終成為了備受矚目的作家。
林語堂先生曾說:
“智者閱讀群書,亦閱歷人生!
粗繒大布裹生涯,腹有詩書氣自華。
不置可否,想要成為一個有深度的人,閱讀是最簡單、投資最少的辦法。
閱讀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,成長之路的階梯,可以在無形之中,深化你的知識,你的思考,更能深化你的人格。
不以讀書唯功論,當以讀書通世事。
閱讀雖然不能給你帶來直接利益,但可以滋養你的養成樂于閱讀的習慣,可以讓我們擺脫浮躁,獲得沉淀,讓自己更具深厚內涵。
格局,決定人生的高度
國學大師翟鴻燊說:
“生命取向要高,格局不高,說不出高雅的話,成不了大事!
格局越大的人,站得更高,看得更遠,懂得取舍,也就能夠收獲更多美好。
《說苑》中有“楚王絕纓”的故事:
有一次,楚莊王打勝仗回來,和將士們一起開慶功會,席間還讓愛姬許姬出來跳舞助興。
宴會上,一陣怪風把燈火吹滅,而有人喝醉酒趁黑燈瞎火之際調戲許姬。
慌亂之中,許姬摘下了那人的帽纓,并將此事告知楚莊王,想要楚莊王處理那個無禮的家伙。
可楚莊王認為自己之所以打勝仗,離不開這些將士的奮戰,如果處置那人,肯定會打擊將士的情緒。
于是,他不僅沒有處理那人,反而說為了助興,讓大家把帽纓都摘了。
那人也明白楚莊王的用意,從心底感激他的寬宏大量。
七年之后,楚莊王大舉討伐鄭國,此時一位名叫唐狡的將軍主動請纓打頭陣。
唐狡不負眾望,以少勝多,打到鄭國國都。
楚莊王十分高興,準備論功行賞,可唐狡卻拒絕了。
他對楚莊王說:
“大王,您在七年前的宴會上就已經賞賜過我了,我怎么還敢接受封賞呢?”
原來,他就是當年醉酒調戲許姬的那個人。
楚莊王并沒有因此而懲罰唐狡,因為唐狡能征善戰,對自己的爭霸事業是助一臂之力。
所以,楚莊王不僅沒有懲罰唐狡,還將許姬許配給唐狡。
此后,唐狡更是奮戰不懈,為楚莊王的逐鹿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。
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楚莊王那非凡的格局。
曾國藩說:
“謀大事者,首重格局!
大格局是一種不拘小節的境界,更是一種舍得之間的智慧。
人的生命格局一大,就不會在瑣碎小事上沉陷,他們會站在更高的位置,全面地看到問題,更懂得統籌安排,提綱挈領。
一個人能達到什么樣的高度,在于他的格局,而格局里也藏著他的結局。
▽
人生的起點多是相同的,但每個人的活法卻大不相同。
人和人之所以活得不一樣,原因就在這四個維度上。
珍惜健康的人,擁有長壽;懂得寬心的人,享受自在;
堅持閱讀的人,收獲沉淀;提升格局的人,贏得成就。
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,總有一個生命維度,是改變生命的杠桿,生涯平衡點就在其后面。
正如王蒙先生所說:
“也許你不能留名青史,但至少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這僅有的幾十年。
也許你未能立德立功立言,但至少是充分發揮出了自己一生的能量。
也許你的諸多努力未能奏效……
但是最后‘結賬’的那一天,你至少可以說我已盡力了!
人生的開始是美好的,結局是自己塑造的。
雖然難求完美,但只要把握好這四個維度,便不會虛度。
如此,足矣。
|